close

  □黃淵基
  深化農村扶貧改革要從三個方面著力制度創新: 創新扶貧對象識別制度,做到“扶真貧”;創新資金投入使用制度,做到“真扶貧”;創新政府治理服務制度,做到“扶得真”
  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,國務院已批准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,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、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和特別關心。我們要以此為契機,進一步深化農村扶貧改革,努力打好新時期全省扶貧攻堅戰。當前要從三個方面著力制度創新。
  創新扶貧對象識別制度,做到“扶真貧”,重點是建檔立卡和信息化管理。一是抓好縣、省兩級貧困檔案審查和覆核工作,防止村組建檔立卡流於形式甚至以假亂真,確保信息真實可靠。二是搞好信息歸檔整理和數據分析,堅持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兩手抓,建立鄉、縣、省三級統一的貧困檔案資料。三是強化動態管理,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、及時更新,並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全省扶貧對象、扶貧進展情況進行全方位、全過程監測管理。
  創新資金投入使用制度,做到“真扶貧”,重點是資金整合、金融支持和資金監管。一是加強扶貧及其他涉農資金的整合,創新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。逐步破除若干部門分別掌管扶貧等涉農資金的條塊分割局面,爭取形成有效機制,整合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,實現“1+1>2”的扶貧效果。二是創新金融支持服務機制。抓好中國人民銀行、財政部等7部委《關於全面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》的政策落地,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扶貧開發的具體政策措施並有效實施,著力解決扶貧“金融貧血”難題。三是強化扶貧資金使用監管和考評,切實增強扶貧資金使用效益。探索扶貧資金投入-產出效益分析,實行專項資金跟蹤管理,進行投放、使用、產出、評估全過程監測。特別要通過制度設計加強扶貧及“三農”反腐力度,築牢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的“高壓線”。
  創新政府治理服務制度,做到“扶得真”,重點是盤活資源、引導產業和公共服務。一是摸清家底、盤活資源,尋找脫貧方向。脫貧不能被動,不能依賴,不能等靠要,否則很可能陷入“越扶越貧”的怪圈。各級政府、扶貧組織和貧困同胞要摸清貧困根源到底在哪,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,千方百計尋找機會脫貧致富,實在不行就“挪窮窩、拔窮根”。二是引導產業發展,化被動為主動,“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”。這就是“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”。產業扶貧要引入市場機制,激發市場活力,讓市場配置好資源。當然,政府有一個重要責任是引導和監管,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引導產業定位,另一方面要避免“扶富不扶貧”的現象出現。三是搞好公共服務。推動公共財政向貧困地區傾斜,加強基礎設施建設,提高農村教育、醫療、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建設和服務水平。建議重點抓好“兩後生”職業教育,做到“學有所教、學有所成、學有所用”;著力提升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,加強反貧困宣傳教育,有效防止和解決“文化貧困”和“精神貧困”問題。
  (作者系省社科聯助理研究員)  (原標題:深化扶貧改革重在制度創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q26gqsj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